在X大学传媒学院新大楼启用仪式上的讲话

DOC
  • 阅读 3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6.188 KB
  • 2022-03-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在X大学传媒学院新大楼启用仪式上的讲话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X大学传媒学院新大楼启用仪式上的讲话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X大学传媒学院新大楼启用仪式上的讲话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1.0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在X大学传媒学院新大楼启用仪式上的讲话.docx,共(4)页,16.188 KB,由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demo.tzdoc.com/view-ef4007c926753a1ca891c57c3877cdd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在X大学传媒学院新大楼启用仪式上的讲话各位来宾,上午好!1989年,那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我来到了这里,成为本校新闻学专业第一届硕士研究生。那时,现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电视台总台台长的慎海雄正准备去新华分社工作,而现任X省委宣传部长的朱国贤和他的同学胡宏伟、查晓强等人被评为X省青

年十佳。那时,杭州大学新闻系刚刚由中文系中的新闻专业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系仅仅一年的时间。那时的新闻系,只有西溪校区东一教学楼四楼西面的两间小小办公室,一间办公室是老师们办公用的,另一间算是杂物室+阅览室。阅览室里只有七八本著作,三四家刊物。好在顶上挂着一只电风扇,我就在那间屋子里度过了一个漫

长的暑期。那时的新闻系大概只有十四五位教职工,没有教授。可房子虽然小,教师也不多,但包括我的导师张大芝先生在内的一批先生们,德厚而识博,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斯是陋室,惟吾师德馨了。1993年,新闻系变成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是全国最早通过共建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学院(共建单位包括新华社X分社、X日报

、X电视台和数家地市媒体单位),专业增加了,老师们也多了起来,我也由学生变成了老师,我的导师则成了教授中的一员。系的办公地点换到了那幢楼的二层,有了十来间房子。几位院系负责人如李寿福老师、张梦新老师、王兴华老师和后来调来的邵培仁老师都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那时,学院充满着朝气,师生之间

交往密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春来暑往,我和同事们一道向学生传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分管团委工作的潘向光老师和主讲新闻写作的沈爱国老师,是女生们心中的男神。一位叫吴艳的女生,就读于广告专业,那时

没有人会想到她后来成为中国知名的女富豪;我也没有想到我作为班主任的那一个班(92新闻)今天群星荟萃,我们私下常称我们班是杭大新闻系历史上的黄埔一期。1998年四校合并后,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为X大学人文学院的新闻与传播学系,不过学校特许新闻系对外可称为X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院长张曦同志原是X日报社长,后来成为X大学的党委书记),但在校内仍然是系级建制。那时办公室到了西溪校区教学主楼的8楼,教师增多了,专业也增加到了4个,招收的学生数也增加了。那时,我们新闻传播一级学位硕

士点下来了,我也破格评上了副教授,成为了研究生导师。那时候,黄旦还没有人叫他大师,我们都叫他黄旦,他是新闻系的主任,我是他的副手。徐岱还只是隔壁系里的老师,虽然他是人文学院的副院长,但他从来没有到过我们系。那时人文学院的院长叫金庸,他给我们系主办的学生报题了一个报头。2

006年,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成立了,我有幸与徐岱教授和邵培仁教授成为这个新学院的创立者之一。一开始学院在玉泉校区老工商管理楼一楼办公,楼面是阴暗而潮湿的,老师们几乎没有自己的办公室里。后来回到西溪,有教学主楼四楼和五楼的大部分

办学空间。大多数老师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空间。那段时间是充实的,努力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有了,博士后流动站也建起来了,来这里讲学的名家也多了。可以说是笑谈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名列前五。不过,我们却开始迷茫进来了

,因为在图纸上,紫金港的传媒大楼已经在了,可大师何在?于是我们加快引进人才的力度,王杰教授从上海交大来了,黄旦从复旦回来了,杜骏飞从南京大学来了,徐岱教授成为了资深教授,从美国回来的韦路评上了青年长江,是中国传播学

界最年轻的院长,从香港回来的李红涛成为最年轻的教授。还有一大批的青年学者从美国、从法国、从英国,从世界各地来了,学院目前教职工有七八十位了,一切看起来充满了希望。今天,传媒大楼正式启用了,更逢X大学宣布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之际,喜

事连连。当年诗人叹“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胸襟抱负已满满。如今,X大学传媒与国际学院真正是大楼也有了,大师也有了。院长韦路本应该带着着我们醉酒于西市,放歌于东街,可惜八项规定,喝不了酒,只

能是心醉了。是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群贤毕至,皆聚于此,看大江东去,数千古风流人物,快哉!不过,我还是觉得需要有更多的大师成长起来,这大楼才算是真正立起来。所谓大师者何?一则知人间冷暖,有旷世之情怀。见明月而思亲,观落叶而感怀。念天地之悠悠,会怆然而涕

下。是的,我在这里讲的是人的同理心,共情力,讲的是将学问做在大地上。二则明六经而注我,但而需要我著六经。后面这个原本“注”字,我改在了“著”字。我认为,大学不只是读书人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地方,而是直面人间苦难而探索思变之所。注六经虽然必要,但更需要有反思

的精神,要像苏格拉底那样带着纯真去追问,像笛卡尔那样去否思。真理不在故书堆里,而在我们的批判性的反思之中。如果仅停留在注六经上,大家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的。祝学院越来越好!

  • 文档 0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557952153,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