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五个三”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99.479 KB
  • 2022-08-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交流发言:“五个三”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交流发言:“五个三”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交流发言:“五个三”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1.0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交流发言:“五个三”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docx,共(5)页,99.479 KB,由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demo.tzdoc.com/view-ebc30b2b7900d95379b4938702eb775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近年来,**省**市探索形成三级联动、三治融合、三业共进、三生同步、三重保障“五个三”为支撑的乡村治理工作模式,乡村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三级联动”强化党的领导,让乡村治理有魂(一)市级主导。以一个方案抓实

谋篇布局、一张清单强化要素保障、一套标准提供操作指南、一批示范推进典型引路为抓手,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围绕试点建设*个方面内容,按年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项工作任务,配套**项标准和**项措施,

以***个示范村寨带动***个村寨全面提升,让乡村治理抓有方向、干有标准。(二)乡镇主抓。各乡镇结合各自发展定位,按照工矿型、农业型、少数民族特色型等因地制宜确定乡村治理品牌定位,推动**%干部下沉到村工作,将乡村治理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一体谋划、

一体推进,形成“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格局。(三)村级主攻。健全村级党组织为领导、自治组织和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N”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村级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有效领导。二、“三

治融合”明确治理方向,让乡村治理有序(一)创新自治实践。以“三组两榜一规一训一场一所”激活自治动能,以村民组或自然村寨为单位组建党小组、自治小组和监督小组;设置“红黑”两榜,以正反评比增强群众自觉行为;引导群众制定村(组)规民约,推动乡村产业齐抓、村级事务共议、村寨容貌共建、环境治

理共为;晾晒家风家训,提高群众精神归属;充分发挥党小组在组级事务中的领导作用,实现全市****个**户以上自然村寨治理组织全覆盖。(二)拓展法治外延。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为抓手强化法治保障,以司法确认为切入点,依托覆盖乡村多元调解中心和第三方调

解组织实现诉调工作无缝对接,将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引入法治轨道,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三)丰富德治载体。以“全国新时代文明试点中心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市****个实践所(站、点)、“乡风文明薄”及***支“新乡贤会”“百

人宣讲团”“山地文艺轻骑兵”等队伍作用,引导农村群众感恩党的领导、父母的养育、邻里的互助、社会的关怀,推动移风易俗,弘扬乡风文明。三、“三业共进”提升治理支撑,让乡村治理有根(一)选准主导产业。以双支部+双公司+双订单+双保险“四双”模式为抓手,着力破解农业产业资金筹措难、产销对接难等

问题,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家,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个,构建起以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为主,辣椒、大福姜等为补充的“*+*+N”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年出栏生猪**万头,辣椒种植**万亩,生姜种植*万亩,带动*.**万户**.**万名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二)扶持村级创业。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探索制定放活经营权工作流程,累计整合资金****万元支持试点村社发展壮大,全市**个行政村实现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全覆盖,*.*万户农民成为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

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双促进。(三)保障群众就业。认真落实“八个一批”就业政策,充分发挥覆盖市乡村三级的**个劳务公司和劳务合作社作用,精准采集农村未就业劳动力信息,强化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因户因

人解决*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家门口就业”需求。四、“三生同步”美化农村环境,让乡村治理有效(一)做优生产环境。大力推进农业配套设施水网、电网、路网、讯网、冷链网、销售网“六网”工程建设,全市耕地有效灌溉率达到**%以上

,建成***亩以上精品蔬菜保供基地**个、产地型冷库及分拣中心*座,有效破解农业“靠天吃饭”难题。(二)做美生活环境。围绕生态宜居目标,投入资金*亿余元,在全市普惠实施改电、改水、改圈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

建设,惠及*.*万户**.**万人,建立起布局合理、标准适宜、出入便捷的通行体系,农村群众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三)做靓生态环境。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持续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和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农村垃圾收运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以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以上,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质的提升。五、“三重保障”推进工作落实,让乡村治理有力(一)要素保障夯实有力。系统提出村级阵地标准化、工作管理规范化、干部报酬常态化、集体经济持续化“四化”建设。投入****万元,完成全市**个村级活动场所规范改造。

制定村干部从严选任管理“双十条”,常态化开展村级巡察工作。每年投入****万元,构建“*岗**档**级”报酬体系,村干部月报酬达****元至****元。同时,将村集体经济纯收益的**%和**%作为村、组干部奖励报酬,让村干部受人

尊敬、有获得感、有吸引力。(二)考核督导推进有序。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推进、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核“四个一”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乡村治理督导检查,并纳入领导班子考核、综合目标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督查“指挥棒”作用有效发挥,有力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三)示范推动创

建有效。开展“百寨示范、千寨推动、万户创建”,完成*个乡镇、***个示范村寨达标创建,*个乡镇获评国家级卫生乡镇,**个村入选**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示范村,**个村寨入选“**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个村寨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形成了“市级调

度、乡镇互比、村与村比、组与组比、户与户比”的良好氛围。**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 文档 0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557952153,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